爆料革命|新中国联邦
澳大利亚喜农场官方网站

“调头”式改革

从放弃“动态清零”,“弃疗”解封之后,中共“调头”式的改革措施接踵而至。如果说挽救房市、重推教培、放行“滴滴”等还算是亡羊补牢的手段,那么下面的最新政令就让人重新嗅到了“二十大”履新的中共高层自认“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那股熟悉气息了。

近日,中共国务院国资委、卫健委、发改委、民政部以及国家医保局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方案中表示,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弃暗投组建医联体,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

该方案中还说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图|图片来自网络

实际上,很多国有企业自有医院一直存在至今,它们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当年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配套设施而存在,在改制以前一般不对外经营,只服务于本企业职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医疗市场化之后,国企医院逐渐衰落,存在的意义不断降低。随着开启国企附属机构剥离和改制之后,国企医院也逐步独立运营,对外开放。2002年,中共国家经贸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等意见》;2014年,卫计委将“制定国有企业所办医院改制试点工作方案”作为当年工作要点之一;2017年,国资委等6部门又出台文件,要求诸多国企医疗机构要移交地方管理,关闭、撤销、重组改制。

如今,刚过完成关闭、撤销、改制没有几年的国企医院,即将卷土重来,如此一来,是否就会解决国内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痛点呢?让我们看看改制后仍幸存的国企医院的现状。

现有国企医院已经成为中国市场化医疗机构的一部分,大部分都为综合性医院,兼顾健康体检的职能,对于普通病症的诊疗能力与其他医院基本无异。

因多年归属企业管辖,因此国企医院的优势普遍在于,对企业特有的伤病诊疗方面,例如职业危害体检、职业病治疗、职工健康体检等等,对于专业性治疗的领域涉猎不深。

与此同时,很多国企医院仍属企业的从属机构,或者与企业仍是常年合作关系,诊疗患者量并未完全依靠市场竞争能力自然选择所得,因此这些医院提高医护能力的迫切感不强,也间接导致了对于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疗能力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

况且,国企医院一直通过纯企业的方式运营,很少设置医疗研发部室,也罕有设置医学院式的教培机构,造血能力几乎不存在。

通过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在本就存在很多缺失的国内公共医疗领域,国企医院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仍然毫无优势可言。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没有任何去国企医院治疗的选择欲望,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之功。

市场选择是现实的,脱离市场化的政策只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长期持续。

巧合的是,就在支持国企医院的通知下发前后,国内媒体《半月谈》杂志发表文章披露,该刊记者针对一些已开始营运的社区食堂进行了实地探访,发现运营存在一定困扰,包括前期投入难以回收,客源难以够上成本,居民存在食品安全担心等等问题,刚开始营运就显现出难以为继的迹象。在笔者看来,社区食堂的困境,已经可以映照出国企医院的未来。

作者:鸡蛋灌饼
编辑发布:小湫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About Author